作为一名刚踏入中职教育领域的新教师,暑期里,我先后参加了市教育局与学校组织的多轮培训。通过这些培训,我不仅系统学习了不少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知识,更对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学生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。培训后,我渴望有一个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机会。因此,在我看来,开学第一课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“开篇序章”,更是这样一次与学生深度沟通交流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宝贵机会。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核心职责,而我刚踏上教师岗位,便在备课环节遇上了职业生涯的“第一道难关”。开学前一天下午,我突然接到通知:次日的开学第一课,将安排听课。这堂课的意义非同一般——它既是新生开启中职生活的第一课,也是我以中职教师身份站上讲台的正式首秀,更关键的是,教研院的领导也会亲临指导。多重压力密密斜织着,让我陷入紧张、忐忑的情绪漩涡。 我不断提醒自己:中职课程要格外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。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技能培养紧密结合?又如何设计出有趣的课堂活动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?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,即便我反复修改教案,心里依旧没底。幸运的是,我的教学指导老师一直给予我悉心帮扶。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逐一点拨,建议我加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视频,还设计了课堂连线、排序互动题等环节,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。课程结束后,我认真听取领导和老师们的建议,茅塞顿开。我按照这些宝贵建议调整教学方案后,在后期上课时果然更加得心应手。学生们的眼神从最初的迷茫逐渐变得专注,原本略显沉闷的课堂氛围,也慢慢活跃了起来。 这堂课让我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: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职业道路上的“引路人”。作为引路人,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理解他们成长中的迷茫,继而用真诚与耐心陪伴他们,一步步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职业坐标”。课后,我在教案本的扉页写下这样一段话:开学第一课不是终点,而是我与中职教育故事的起点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要多走进学生、倾听他们的真实需求,把更多鲜活的实践案例搬进课堂,让教学既贴合他们的成长需要,又能照亮他们的职业前路。因为我始终坚信,当中职课堂上的学生们眼中有光亮、手里有技能、心中有方向时,那才是中职教育最动人、最本真的模样。 
  
 (来源:教务处,供稿:韩蒋焱,责编:孙欣然,初审:孙晓雨,复审:徐秀燕,终审:王   新)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