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既需年轻之心的锐意探索,亦赖岁月沉淀的醇厚滋养。青年如朝阳初升,带着蓬勃的创新激情与鲜活的时代感知;前辈似苍松挺立,历经风雨淬炼的教育积淀化作从容的智慧,为后来者的征途指引方向。当青涩遇见沉稳,当活力碰撞厚重,教育的生态便有了层次丰富的底色,成长的故事也因此写满动人的细节。 怀揣着对职业教育的热忱与憧憬,也夹杂着初入职场的几分忐忑,我正式踏入了济南信息工程学校。作为一名刚走上中职教育岗位的新副班主任,过去的两周于我而言,宛如一场满是未知与挑战的“实战演练”。每一天,我都在新鲜的体验中不断积累对这份工作的认知,也让我对“副班主任”这一角色的理解,从最初的陌生逐渐变得清晰具体。 入职第一天,我的心情既期待又忐忑。我和指导老师走进班级的瞬间,几十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望过来,有学生凑在一起小声议论:“这是新的副班吗?”,也有人笑着主动挥手打招呼,那些鲜活的互动,瞬间冲淡了我大半的紧张。李老师向同学们正式介绍了我,随后我站在讲台上,对着台下一群不过十八九岁的孩子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。 看着他们眼底还未褪去的稚气,我忽然真切地感受到“副班主任”这个头衔的重量——他们刚结束三年中专学业,有人是带着学一门过硬手艺的期待,主动奔赴这方校园;也有人显然是在家长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前来,脸上藏不住不情愿的神色,每一种状态都真实又鲜活。 
 
 
 印象很深的是入班第二天的班会,我检查完教室卫生,整理了一遍桌凳,看着李老师细致地讲解校规校纪。她结合近期发生的一些社会案例引导学生遵规守纪,特别强调了底线意识。她还谈到,如果真的发生了矛盾,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,把拳头紧紧地握起,再轻轻地放下。万一矛盾激化,一定要向老师求助。我深刻认识到,班主任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,也是学生的保护神,学生正值青春期,很容易情绪化,作为班主任,真的责任重大。 起初我总觉得,副班主任的工作无非是搭把手处理些琐碎事务:每天按时进行学生考勤、安排学生打扫卫生、进行手机管控、督促晚就寝打卡等。没成想入职刚满第一周,就遇上了棘手的情况。 班里两名男生因宿舍小事起了冲突,甚至动了手,幸好被同学们及时拉开,并未造成严重后果。那天,我目睹了李老师化解问题的全过程:她先单独与两位当事人沟通,又找来同宿舍的其他同学了解情况,还让大家写下事件经过。从最初两人各执一词、满是怒气,到最后放下芥蒂、握手言和,这短短的一段经历,让我真切感受到沟通技巧的力量,也对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心生敬佩。事情解决后,李老师特意跟我分享了与职专学生相处的心得:“咱们职专的孩子大多活泼外向,心里最看重的就是尊重和认可。平时多留心观察他们的闪光点,及时把这些优点点出来,多给他们些鼓励,才能真正点燃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。”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也慢慢学会了主动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:宋同学很有号召力,能带动身边人,却容易因冲动和同学起冲突;郑同学动手能力突出,实操课上总能快速上手,理论学习却跟不上节奏;孟同学心思细腻,做起精细活来格外认真,很适合负责需要耐心的任务。摸清这些特点后,我在李老师的引导下,开始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激励方式。 
 回顾这两周,从最初的紧张无措到现在的逐渐适应,从对“副班主任”角色的模糊认知到明白其“辅助、引导、陪伴”的核心意义,我不仅在工作能力上得到了锻炼,更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。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,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、信任和鼓励,而我作为副班主任,能做的就是做好班主任的“好帮手”,成为学生的“引路人”和“陪伴者”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会带着这两周的收获与感悟,继续虚心学习,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,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,在中职教育的岗位上慢慢成长,不负这份责任与热爱。 
  
 
 
  
 
 
  
 (来源:班主任工作室,供稿:韩蒋焱,责编:夏   洁,初审:孙晓雨,复审:徐秀燕,终审:王   新) 
 
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