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接到担任副班主任的通知时,我内心无比忐忑。我自知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,而这一点我在工作前就意识到了。尽管我在暑假不停地学习班主任管理的相关知识,尽管看了诸多案例拆解,但当真要接手一个班级时,这些理论知识统统隐匿在我的脑海,化作管理学生时掌心微微沁出的汗珠。我想,我可以“大言不惭”地说,我拼尽全力就能教好数学,但却无法保证能管理好一个班级。在过去的见习和实习过程中,我站在讲台上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,但却从未以一名班主任的身份立于讲台。可以说,在管理班级学生这方面我是一名新手…… 指针前拨至开学第一周的周二,在那天我正式和我班的学生见面了。那时感觉学生和我之间很陌生,“或许在他们心里作为副班主任的我,一年之后就会离开,只是又一个'过客'罢了,因此也无需太过在意”,我心想着。于是,在各类情绪交织下,我开始了人生的班主任之程。班主任生活就在盯早自习、盯早操、盯午自习、盯课间操、盯值日中度过,似乎与班级学生的交集仅限于此。同时,我也常常陷入“不敢管”的心理挣扎中,比如在晨诵午歌时,课间操出操时,学生的行为规范要不要提醒?而当我终于提高音量制止他们后,心里又不禁反思“是不是不应该这样说”。 可后来,真正让我和这个班、这些学生拉近距离是在9月16日(周一)早上召开的那次班会。前一天班主任刘老师提醒我准备《文明上网,健康上网》为主题的班会。我从接到通知就开始在脑海中构思,但充斥脑海的却是一大堆挂着问号的话语:“这该怎么讲?学生会认真听我的吗?我是要讲得严肃些还是活泼些?怎样设计才能多一点趣味、多一些互动呢?互动太多会不会更难把控整场班会?我自己毕竟没有那么多经验,又该如何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呢?如果生硬的照本宣科的话学生会不会昏昏欲睡?这样班会精神虽然也传达给学生了,但他们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,效果是不是太差了些。”在我一头乱麻时,我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给我指引了方向——结合时事。学生对于热点事件肯定关注,瞬间,我的脑海中蹦出了几个诸如孤注一掷、“胖猫”事件等关键词,这我知道呀!我一拍大腿立马行动,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的具体内容展开设计,寻找更合适、更贴近学生的事件,从而设计出了这次班会的方案。 班会开讲时,我结合自己的经历,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,意识到这类事件在我们身边就有可能发生。最终这节班会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,刘老师也对我给予了鼓励与实用的建议,虽然反思后感觉表述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,但也总归是一节合格的班会。这无疑为我的班主任工作开了个好头,更让我积累了能长期复用的经验。 之后有一次早自习结束后,刘老师找我沟通,让我实际管理班级几天。我向刘老师表达出了我的担心,说学生可能不会从心里面“服”我,刘老师说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自主意识逐渐增强,此时要进行的管理更多的是引导、示范。班主任与学生做好配合,肩并肩的一起走,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”。这句话让我有了底气与勇气。班主任绝不是一个权威的存在,更不是要通过“强权手段”让学生服从,而是要先做到让学生能够配合,从心底里敬服老师。于是,我也开始“模仿”着刘老师的样子,在早午自习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,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抓紧嘱咐几句,也在大课间时跟着学生一起跑操跳操,用实际行动带动大家的积极性。这一次次的交谈,一天天的尝试,让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更具体的感受——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,做到相互配合、相互敬服,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。这是我成为副班主任的第四周,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。这一步虽然艰难,但却充满了意义和价值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也会继续向刘老师学习更多班级管理经验,不断提升自己,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。 在陪伴的土壤里,开出两朵花,一朵是我自己,一朵是我的学生们…… 
  
 
 
  
 
 
  
 (来源:班主任工作室,供稿:聂瑶瑶,责编:孙欣然,初审:孙晓雨,复审:徐秀燕,终审:王   新) 
 
   |